来源:滨州网
2021-12-03 09:01:12
寒冬时节,万物萧条。而散布在秦皇台乡广袤土地上的一座座冬暖式大棚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温润如春、生机勃勃,一片生机盎然。蔬菜大棚里,西红柿、韭菜、西蓝花、辣椒等各类蔬菜,清脆葱绿,长势喜人;食用菌大棚里,一排排食用菌袋错落有致,一簇簇蘑菇如花朵一样,竞相绽放。
在这些孕育着农民致富“希望”的大棚,正是该乡因地制宜,打造“产业带动、一村一品、自主参与”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引擎的生动写照。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只有夯实了产业根基,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真正激发农民自身的内在动力,实现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秦皇台乡党委书记姬晓龙说。
近年来,秦皇台乡正是牢牢扭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立足当地土地资源丰富的禀赋,不断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夯实产业基础,铆足发展后劲,积极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力促全乡形成了特色产业多点“开花”的发展新局面。
在惠民新村北小赵的西蓝花大棚里,徐士成正在忙着对西蓝花进行管理,确保即将采摘上市的蔬菜品质有保障。看着即将喜获丰收的西蓝花,徐士成高兴地合不拢嘴,“我种了4个大棚,主要是种植西蓝花,预计这一季的产量在2万斤左右,每个大棚效益在1万元以上。”
同样,在距离北小赵5公里处的利民新村瓦屋张蔬菜大棚基地里,各种反季节蔬菜长势旺盛,甚是喜人。
尹新荣是单寺新村湾赵的村民,以前在外面跑业务,在瓦屋张大棚兴建之时,她便返乡来到这里流转土地建了四个大棚。在大棚里,尹新荣正在忙着查看韭菜长势,今年是她种植大棚的第三个年头了,尹新荣说,“大棚蔬菜产量高、效益好,一个大棚一年挣五六万块钱不成问题。”
据利民新村瓦屋张党支部书记张利滨介绍,“我们村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实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生产模式,带动全村10多户发展大棚21个,群众收入实现了大幅提高。”
为了引导更多的农户发展蔬菜产业,实现蔬菜规模化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秦皇台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鼓励支持各村建立蔬菜种植大棚,通过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农户种植蔬菜积极性,如今,全乡已发展蔬菜大棚近100个,使蔬菜产业成为该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同时,秦皇台乡结合乡情实际,对接群众需求,为种植户制定帮扶措施,乡农技中心定期邀请上级农业专家实地提供技术指导,为群众提供“保姆式”服务,解决了群众后顾之忧,不断拓宽群众增收门路。
走进位于秦皇台乡朝阳新村段李家的滨州市褔哲思蕈菌种植基地,一座座大棚整齐地排列在田间。大棚内,朵朵蘑菇像花儿一样“绽放”,工人们在大棚里忙着采摘、装运,一派繁忙的景象,蘑菇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我年纪大了,出去打工也不好找活,在这里打工,每天收入也不少,活也不累。”正在采摘蘑菇的刘树芹高兴地说。
“大棚里蘑菇是一茬接一茬,不管是生长期还是收获期,都离不了人工。像现在正在采摘期,每天用工在三十多人,每个人每天收入在100多元,按月结算。”基地负责人张艳波介绍道。
以往农民的“冬闲”正被“冬忙”替代,把寒冷的冬天过得热乎乎的。
提起冬季采摘,孙长永的秦皇台现代农业生态园温室大棚的水果西红柿最近迎来了成熟上市采摘的季节,在翠绿的叶子下,一颗颗小西红柿红艳欲滴,惹人垂涎。
除了小西红柿,孙长永的生态园还栽种着辣椒、油菜等家常蔬菜供游客采摘。如今,生态园已吸引不少来自市区的游客前来采摘品尝,游客们在采摘过程中,既尝了鲜,也放松了身心,体验了采摘的乐趣。
虽然菜品普通,但是种植过程却分外精细。孙长永介绍,“生态园种植的每一个品种的蔬菜,在种植前都有严格的标准。比如说西红柿,从种植前的整地,到育苗、栽种、管理、结果以及施肥浇水,整个过程,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保证了蔬菜的品质。”
近年来,秦皇台乡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这一特点,不断鼓励农户引进种植品种,推动农业向观光、休闲、度假方向转变,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也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成为秦皇台乡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特色产业活了,农民腰包鼓了。
“我乡始终把‘产业富民’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政府引导、产业培育、企业带动’的发展思路,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秦皇台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李铁滨说。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尊龙凯时官网登录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