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2017-08-30 11:50:08
在沾化区泊头镇敬老院,每当有老人过生日,院长刘梅生都会自掏腰包给老人准备一个蛋糕、一只烧鸡,搞一个像模像样的“生日party”。对待敬老院里的80多名老人,他就像儿子一样尽心尽力。
过去30多年里,刘梅生经历过部队的洗礼和商海的打拼,如今他选择用这样一种方式回馈社会。凭着自己的奉献精神,刘梅生连续三年被评为“县慈善楷模”、“感动沾化十大人物”、市级“滨州好人”等荣誉称号。
放下挣钱的工程不干,主动请缨接任敬老院院长,专心全职伺候老人
1976年,18岁的刘梅生参军入伍,5年后退役来到惠民林场,先后担任出纳员和场长。1984年,他担任原泊头乡政府水利站站长。1994年,借着政府鼓励“下海”的大潮,他办理了停薪留职,干起了建筑和水利工程。经过近20年的商海打拼,他成了当地的致富能人。
刘梅生心里一直揣着一个孝老情结,以前每年中秋节、重阳节、春节,他都要到镇上的敬老院慰问老人,捐钱送物不计其数。2010年4月,刘梅生因事到镇领导办公室,听到镇上领导正在讨论敬老院院长人选问题。想到那么多孤寡老人、残疾人也需要照顾、需要温暖,刘梅生主动请缨。“我来当院长吧!保证让老人们过得好!”刘梅生说。镇领导以为他在开玩笑,放着赚钱的工程不干,去当敬老院的院长?可刘梅生态度坚决:“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工程让别人去干,我专心全职伺候老人,要是干不好可以立即辞退我。”由此,刘梅生开始干起了泊头镇敬老院院长。
当院长后,刘梅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敬老院生活条件:在浴室里安上浴盆,铺上防滑垫;在院内设免费理发室;营养搭配老人们的饮食;安装健身器材、新建棋牌室、置办唢呐锣鼓等健身和娱乐用品等。此外,他还竭尽所能帮助五保老人解决实际困难。
院里的吕同伍老人突发脑血栓,刘梅生急忙背起他轻放到车上送去医院,由于救治及时老人逐渐康复。牟双喜老人犯脑血栓,刘梅生将他送到医院后,推着老人反复到相关科室检查,累得大汗淋漓。筋疲力尽时,他感叹当院长真不容易。有医生和病患者家属认出了他:“这不是刘院长吗?又陪老人来看病了!”“这老人比有儿子的还有福!”听着这些话,刘梅生有些感动,他想这就是人生的价值。
创新实施养老八项制度,更好地保障老人生活安全、健康
在敬老院集中供养人员中,老人和残疾人较多,他们有时会三三两两外出散步,存在不安全因素。为了更好地保障老人们的安全,刘梅生和陪护人员多次商量,从安全、卫生、劳动、节约、团结等方面探索建立了八项管理制度。
刘梅生规定,敬老院要建立外出请销假制度,需外出的人员,要将外出地点、返回时间亲自告知本小组组长,经过同意后方可外出;按照小组划分情况每天轮流值班,负责院内安全、开关大门、询问外出人返回情况和外来人员登记等事项;平时老人们要保持个人卫生和室内整洁;划分出卫生区,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每天清扫一遍。
此外,敬老院还建立了园艺劳动制度,身体好的老人可以参加院中园艺劳动,以记工分的方式月尾发放补贴;通过建立勤俭节约制度,引导老人们按时作息,节水节电,不浪费食物,爱护公共物品;建立团结制度,组织开展流动红旗、争先创优活动,每季度对评选的先进小组和个人给予奖励。“我们还建立了定期查体制度,对五保人员实行分级护理,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分为自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院民,分别实行常规护理、二级护理和一级护理;定期为老人们进行健康查体,给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刘梅生说。
八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让老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既锻炼了身体,又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
创新“以园养院”发展模式,为敬老院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在敬老院发展过程中,刘梅生也在思考:“政府拨款能保证老人的基本生活,但要让老人们手里都有点钱,日子过得更好,光靠自己掏钱也不是长久之计,那钱从哪里来呢?”
刘梅生开始琢磨敬老院外的那片荒地。“在荒地上建一座生态园,利用自己多年的经营经验干起来,将获得的收入用于补贴老人生活,岂不是长久之计?”于是,2013年,刘梅生个人垫资100余万元,将敬老院南边的涝洼地改造成了种养园。种养园分为三大部分:西北部是大棚,东部是果园,整个南部建起了高标准的5排养殖圈舍。
通过推行“以园养院”,以经营创收的方式弥补供养资金的不足,不仅改善了敬老院的供养条件,还为敬老院的长远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种养园每年为敬老院创收达40万元,真正实现了“以园养院”、“以园强院”。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尊龙凯时官网登录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