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3-09-24 15:10:09
服务新发展,奋进新征程。
穿越历史的时空,见证初心如磐
“这里是渤海革命老区的中心区,20万子弟兵参战,82万民工支前,‘法院灰’浸染了‘血脉红’。”
在滨州,红色,是血脉的传承。
“这里是伏生的故里,是《尚书》的传诵之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在新时代法院的实践中焕发新生机。”
在滨州,为民,是历史的遗音。
“这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个,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66个,“非遗 商会” “非遗 地理标志” “非遗+文创产业”的司法保护路径,助力手艺变利益。”
在滨州,护航,是对家乡的情怀。
“服务大局·鲁法行”第一站,走进滨州,聆听滨州两级法院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一以贯之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法院故事。
忠诚酿就的底色
在滨州市渤海纪念园的英烈碑廊上,镌刻着曾经为渤海革命老区牺牲的55308名革命烈士姓名,滨州的底色,无疑是红色的。
在滨州法院,“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如今有了新的传承。
“他想做个好法官,好党员,一辈子都是。”送王炳申离开时,经过组织允许,王炳申的妻子许爱娟在他的遗体上盖了一面鲜红的党旗。
2023年1月30日,滨城区法院原民一庭庭长王炳申病逝。半年时间,滨城区法院整理了王炳申生前遗留的18本手记,走访了上百位当事人,从他笔记中重重的写下“忠、诚、勤、慎”四个字,结合他一生的工作习惯,总结了“对组织,忠诚履职,清廉自持;对工作,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对百姓,用心用情,换位思考;对个人,勤俭节约,不断学习”的王炳申精神。
滨城区法院启动了王炳申精神传承工程,以王炳申精神为内核支撑,成立了“王炳申法官先锋队”和“王炳申法官工作室”,开展了争做“王炳申式”好法官系列活动,激励广大干警学习王炳申、争做王炳申。
“我们会带着对他的怀念努力、向前,做好法官、办好案子,成为王炳申精神的最好证明!”王炳申法官先锋队首任队长,现任民一庭庭长张丽霞倍感责任重大。
全市法院以党建为引领,以王炳申为榜样,用忠诚擦亮鲜红的底色,让党旗在司法一线高高飘扬。
惠民县法院打造“出新燃动、惠审惠判”党建品牌,向前一步为大局、惠民生,大寺步行街项目破产重整成功,“停滞”十二年的旧城区烂尾楼焕发新生。
阳信县法院推动党建 民族团结融合发展,注重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习俗,巧借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宗族长老力量,通过“专业法官 少数民族特邀调解”模式,将法院的专业性和调解员的群众性有效结合,妥善处理涉少数民族群众的各类纠纷,吹奏出梨乡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曲。
滨州中院用支部特色带动业务创新发展,打造了“滨锋52 善执者行”“与法砼行”等23个支部子品牌。民四庭党支部充分发挥建筑房地产专业化审判职能,持续放大“与法砼行”品牌效应,走访全市100余家建筑企业,量身定制6大类24项行业风险提示,推动出台助力纾困解难10条举措,深入调研提出经营风险建议,积极助力全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在“滨锋52 善执者行”品牌的引领下,全市法院常态化开展“滨锋52”集中执行行动,打通老百姓胜诉权益与生效裁判文书之间的最后一个关卡。全市八家基层法院每年组织集中执行行动不少于52次,每周一次全天候作战,通过常态化的“进村入户”“查人找物”,提高小标的案件的执行到位率。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开展集中执行458次,执行和解及到位金额64.39亿元,执行质效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我们就是要通过党建统领、品牌支撑、榜样带动,激活党员干警的‘红色血脉’,唤醒青年干警的使命担当,让司法的星星之火,汇成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燎原之势。”滨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军表示。
时代激荡的鼓点
伏生舍命所护的《尚书》,是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发端。时光流转千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至今仍在“伏生故里”传承和发扬。
邹平法院将法庭作为“伏生精神”的落笔之处,打造“尚法服生”民本品牌,把“司法为民”的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做到了“民主议政日”的议题上。
“民主议政日”,源自1998年邹平实户村将“党员活动日”“村民代表议政日”“村务财务公开日”合为一体的“三日”活动,后来被总结为“民主议政日”制度,其基本精神就是事项公开、群众参与、干部清白、群众明白。每月的5日是邹平市实户村的“民主议政日”。
从2021年开始,每到“民主议政日”,邹平法院韩店法庭的法官应邀到场列席,对村民普遍关心的村规村务给出法律意见,比如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四荒地”发包、宅基地审批等等,也会现场接受村民代表的法律咨询,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邹平法院还开展了“法官村村到”“院长周周见”活动,法官上门调解、上门开庭,院长每周接访,现场办公,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司法服务。今年以来,法官上门开庭、调解 71 次,发放法律明白纸771份,院领导现场办公解决问题26个,涉及立案材料准备、诉讼流程介绍、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等群众关心关注的法律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服务就在身边。
以民为本,为民解忧。滨州法院明确了“社会解纷在前、法院诉讼断后”的解纷思路,将增长数量最多的11类民事案件确定为诉前矛盾纠纷化解的重点,依靠党委政府支持,加强了与“一站式”矛调中心、法智护航中心、调解组织的对接,法院对接7家县级矛调中心、31家乡镇矛调中心,通过“示范裁判 诉前调解”的方式化解群体性、类型化纠纷。2023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向矛调中心推送案件4242件,向融曜商事调解中心等调解组织推送案件1433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调解挺前、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机制越来越完善。
企业发展,期待宽松、公平的营商环境。全市法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丰富“凤栖梧”破产审判品牌内涵。滨州两级法院均与地方政府搭建了府院联动机制。通过府院联动,以司法权引导破产程序,以行政权整合社会资源,统筹解决破产案件中的法律纠纷和社会问题。山东嘉鼎祥置业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中,当地政府充分发挥在稳控、变现等方面的职能优势,投资人以破产企业名义对工程进行续建、处置,解决了大批购房者的后顾之忧。2023年3月,第一期现金投资款到位后,嘉鼎祥公司集中偿还18家施工单位和个人工程款554万元,为债权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2023年7月,滨州中院、滨州邹平法院入选山东省首批“府院联动研究示范基地”。
“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的古训言犹在耳,新时代奋进的鼓点却已擂响,滨州两级法院将传承“以民为本”的民生古训,在更大广度、深度和力度上积极履职,不断拓宽和延伸司法职能,为民生护航、为发展解忧。
风物背后的情怀
“九曲黄河沉甸甸的根,老腔吕戏热辣辣的魂,一代代喝的黄河水,一声声唱的黄河亲……”这是吕剧《大河流金》的经典唱段。一条大河,衍生无数文化,滋养万千风物。
滨州有一片“宝地”——贝壳堤岛,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贝壳堤岛,背后的湿地生态系统是黄河三角洲生态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经此中转,也有大批候鸟在此越冬。2006年,贝壳堤岛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9年,某企业向黄瓜岭村承包水面用于养殖。涉案6000亩水面,位于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按照规定,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禁止一切人类活动,缓冲区未经环评论证,不允许从事养殖和其他生产活动。
因为环评没通过,企业要求解除合同,但村委会坚决不同意。无棣法院联合环保部门、镇政府多次做工作,村集体最终同意解除合同,将承包款返还给了承包人,避免了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黄河生态的保护,由点及线,覆盖全面。滨州中院打造“河海间”环境资源保护品牌,设立黄河司法修复基地,沿黄各县市区配套打造“法绘锦绣”“守青护绿”等环资保护子品牌。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审结环资案件491件,组织巡护开庭50余次,判决生态损害修复费用5237万元,增殖放流鱼苗40余万尾,补种树木2000余株,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自发地成为黄河流域山水林禽的守护者。
滨州剪纸,是黄河文化和齐鲁文化孕育的民间艺术。2008年,滨州民间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16。
2006年,民间剪纸艺人张洪庆将《滨州剪纸民俗》作者起诉到法院,认为其未经许可,盗用其享有著作权的《滨州民间剪纸》一书中的绝大部分内容,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请求法院判令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大众日报称之为“齐鲁民间艺术维权第一案”。
滨州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比对了涉案165幅剪纸图样,追本溯源的寻找相似作品最早的发表时间和作者,最终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侵权。判决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张洪庆各项经济损失共计43021元。
从此,滨州的知识产权审判与“非遗”结下不解之缘。为更好地保护滨州276项“非遗”项目,滨州中院打造了“守一堂”非遗司法守护工程,出台了《‘非遗’司法保护实施意见》,明确“健全诉前快速保全、诉中多元化解、判后跟踪答疑‘全周期’矛盾化解机制,与市工商联联合开展“法官讲法、以案释法走进商会”系列活动,为组建商会或拟组建商会的“非遗”传承人定期授课,不断作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非遗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文章。
黄河边的风物,远不止一枚剪纸。“茫茫枣园连天碧,串串琼珠接地红”说的是冬枣。
在沾化区的下洼镇,家家户户种冬枣,矮小的冬枣树挂满红彤彤的果子,采摘、农家乐、冬枣醋、冬枣酒、枣木雕刻成为冬枣给当地的馈赠。“沾化冬枣”,也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多项国字号荣誉于一身。
为服务好枣农群体,助力小冬枣撬动大产业、带来新发展,沾化区打造了“枣乡枫桥”司法调解品牌,下洼法庭作为农产品专业法庭,与沾化冬枣协会和基层网格员紧密联系。行业内出现纠纷,冬枣协会和网格员先行调解;枣农们没时间打官司,法庭就上门做工作;地理标志产品需要打假维权、上线电商平台、规范商标使用,政府、协会、企业、法庭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如今,沾化冬枣的品牌价值逐年提高,30万亩6亿斤产量,稳居枣类第一,成为黄河三角洲特有的风物名片。
传承千年民生古训、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守护一方水土风物可持续发展,滨州法院在摸索中坚定前行,正在用老百姓听得懂语言,讲述一个个属于滨州的生态故事、文化故事和法治故事,展现新时代人民法院的担当作为。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尊龙凯时官网登录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