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新闻3月11日讯 豆与麦,党与民,在一个仅有300多户的小村庄,一年两茬农作物,全村村民实现粮袋子满了,钱袋子鼓了。
位于滨州市博兴县小清河南岸,麻大湖北畔的周陈村,是一个人少地少的贫穷村。而一次偶尔的机会,让这个村从贫穷中脱颖而出。博兴县锦秋街道周陈村党支部书记刘殿云说:“合作社成立以前,我们村集体经济薄弱,面对这个情况,我们村两委非常着急,我们当地的传统作物,就是小麦和玉米,通过我们出去考察和学习,发现大豆的效益比较高,种植成本比较低,每亩的效益可以提高300元左右,这样我们两委会会议讨论决定,就种植大豆。”
村中土地不连片、种植劳动力老龄化严重、亩产率低。村中账目入不敷出,每年还存在财政亏空。这是周陈村多年来存在问题。自从村书记上任以后,整日彻夜不眠,绞尽脑汁为村里想出路。2019年的一次视频会议学习,村书记“脑洞大开”,决定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小麦和大豆。
趁热打铁,说干就干,“两委”成员通过分组入户走访,经过一周的时间,与305户村民签订流转合同,流转土地688.86亩,开启了合作社模式。博兴县锦秋街道周陈村党支部书记刘殿云说:“刚开始成立合作社第一年的时候,每亩的大豆产量在350斤左右,后期请了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我们产量每亩达到了500斤,根据现在的市场价格合计,每亩的产量收益达到了1350元。”
一年四季,种植小麦和大豆两茬农作物,就是这两样农作物的收成,不仅让村集体有了收入,全村老小每年都有两次分红,一亩地人均可拿1300多元。博兴县锦秋街道周陈村村民张国栋说:“自从我村成立了合作社以后,我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每年收入个三五千,并且腾出来时间以后,我自己干点买卖,我也能挣个10万 8万的,这样我腾出时间来能干点别的,日子相对来说比原先要好的很多,日子是越过越带劲啊。”
三年的时间,周陈村与“豆麦”的相识,不仅让村民摆脱了背朝黄土面朝天的情景,而且让村民真正实现了幸福生活的愿景。博兴县锦秋街道周陈村党支部书记刘殿云说:“通过几年的种植,不光村集体的收入增加了,家家户户村民的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心里非常高兴,说明我之前的选择和决定是正确的。”
遇见豆麦,粮食袋子满了,村民腰包也鼓了。如今的周陈村旧貌换新颜,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泥泞小路变宽阔马路,自来水管线家家通,健身广场宽阔干净,太阳能路灯高大明亮,美丽新农村开启了美好新生活。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