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新闻10月30日讯 王炳申,滨州市滨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因长期劳累过度,今年1月30日不幸因病去世,享年55岁。他坚守初心使命,恪守为民情怀,树立“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的理念,在法院工作35年间,他办理了5000余件案子,把一件件小案办成民心案、和谐案,办出了大民生、好效果,实现了零投诉、零上访,因王炳申长期穿布鞋工作,还被群众亲切称为“布鞋法官”。
工作中的王炳申,小案子关乎大民生,要努力把每一起案件办到群众心里。
工作中的王炳申常说“小案子关乎大民生、大稳定,要对百姓用情、对工作用心,努力把每一起案件办到群众心里,既要公正判决,更要打开老百姓心结。”在一起某银行起诉借款人、保证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案涉标的100余万元。被告老人坚称未向银行借款,也没有收到过钱,是同村的保证人把他骗到银行签字,老伴儿没有签字。与王炳申交流中老人情绪激动,反复说:“就是给乡亲帮个忙,去银行按了手印,一分钱都没借。”从法律上讲,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签字意味着承担相应责任。“白纸黑字,欠债还钱”,这是朴素观点。但是王炳申认为如果能核实借款细节、还原事实,既能追究真正用款人的责任,也可以让两位老人不用在晚年背负上百万元的债务,给老百姓一个交待。王炳申带着助理多次到银行、老人所在村子调查借钱过程、核实情况,逐步还原案件真相。起初银行不配合,称当时的工作人员已经离职、相关资料找不到了、签了字就该还款等等。王炳申从情、理、法的角度反复做工作,终于做通了银行方面的工作,向员工核实了签订合同、发放借款、借款使用等过程,确定了实际用款人并非两位老人,老人是被作为保证人的同乡哄骗去银行办理了贷款手续。结合案件其他细节,案件最终以涉嫌贷款诈骗罪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骗人的乡亲以骗取银行贷款罪被定罪量刑,老人则不承担责任。
办“小案”维护群众利益。王炳申常说:“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咱办案子不能有私心。”时隔六年,王炳申的做法得到了官方“背书”,2023年1月10日全国法院金融审判工作会议召开,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了“委托借款的名义借款人不承担合同责任”的处理意见。
提前上班是王炳申的职业习惯,无论是在他工作过的哪个岗位,王炳申都会提前到岗。早上八点半上班,他八点十分就到办公室了,法院一般会安排九点开庭,他八点半就到庭上了,和当事人沟通,提前了解双方诉求,沟通案情。王炳申法官认为提前和当事人沟通很有必要,这会让自己提前进入工作的状态,对案件的审判工作也是有帮助的。“他工作上非常严谨,办案一丝不苟,其实更多的是真用心办案,用真心对待群众,”滨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张丽霞说。
滨城区是滨州市的主城区,人口多,案件多,复杂的案件更多,怎么把工作做好,怎么让群众满意,加班加点成为常态,案件清零成为王炳申的工作习惯。2019年王炳申从滨城区人民法院杜店法庭庭长改任民一庭庭长,680件旧存案件,加上新收的1200件案件,是民一庭任务最重的一年,王炳申带着庭上同事加班加点地干,到年底实现基本清零,人均结案200余件且无一投诉。“和王法官原来一起工作的时候,王法官总是教导我们,不要怕麻烦,办案子要有责任心,再复杂的案件都要去认真了解案情,了解案情背后的案情,了解好之后才能更好的办案子。”滨城区人民法院助理法官路巍说道。在生命的最后,躺在病床上的王炳申放不下的还是未办完的案件。
生活中的王炳申,极其简朴,不讲排场,不忘初心。
王炳申生活极其简朴,不讲排场、不求虚名,常年布鞋素衣,家里只有沙发、茶几、餐桌和三张木头床等最基本的生活起居用品,唯一一张书桌是找人帮忙打的,书桌只有一米长、50公分宽,唯一的一辆汽车是多年前为了回老家探望老人方便买的二手车。王炳申常说:“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咱办案子不能有私心。”他常常利用午休及节假日休息时间,带领年轻干警主动进社区开展诉前调解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因为王炳申平时穿布鞋,行走于田间地头,到访百姓千家,深入基层调查调解,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布鞋法官”。其实除了开庭,王炳申习惯于穿着布鞋和制服工作,从来没有买过名牌服装,他还开玩笑说新衣服穿一天就是旧衣服了,和旧衣服一样,这样就挺好。
王炳申常说“办不到的事就不要给人家希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几年前,王炳申亲哥因车祸涉案找其帮忙,王炳申果断拒绝,并劝哥哥要相信法律、相信法官,按照正常程序走就行。最终,双方庭外和解,对方只赔付了医药费。当时哥哥对王炳申意见很大,觉得亲兄弟有事都不帮忙,太不近人情,后来哥哥也慢慢理解。
“方方正正写字,踏踏实实做人,公公正正办案。”王炳申一直对自己严格要求,他常说办理任何案件都不能违背初心,要守住自己的底线,走好人生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