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新闻11月10日讯 11月10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身边的变化--基本公共服务品质提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滨州市医保局专场。邀请到滨州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孙兆泉,滨州市医疗保险事业中心主任孙东华,滨州市医保局待遇保障组负责人、医保中心副主任李元新,滨州市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科科长赵春晖,介绍滨州市医保局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李元新介绍,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老人不断增加。“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难题困扰着人民群众。为解决失能人员的长期照护问题,2017年,滨州市启动了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2019年实现全覆盖,今年滨州市在阳信惠民两县开启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这也是今年滨州市民生实事之一。滨州市所有82.6万职工和90万居民纳入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至10月底,全市职工长护累计享受待遇达4500多人,基金支付1.3亿元。居民长护9月份正式启动运行,1854人开始享受长期护理待遇。可以说长期护理制度日益完善,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受益人数不断增加,保障内容越来越多。
长期护理保险的特点。长期护理保险是依托于基本医疗保险的专项保险制度,属于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着力解决因年老、疾病、伤残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者的护理问题,有效提高参保人员的生活质量和人文关怀水平。本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整体纳入保障范围。采取多元筹资模式,职工长护通过单位缴费、个人缴费、财政补助和福彩基金筹资;居民长护通过居民医保基金划拨、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等方式筹资。长护保险实行每日限额管理,限额以内按70%报销,失能严重的适当提高。
长期护理保险的服务内容。包括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具体讲就是:吃饭、穿衣、行动、如厕、洗澡等内容,这是一个人生存所必须的事项。服务的模式有居家护理、机构护理和医疗专护三种。滨州市开展长护保险试点以来,保障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将职工异地居住人员纳入保障范围,通过视频、上门进行评估,定期报销费用,实现与市内职工一同享受长护待遇;将重度失智人员纳入保障范围,目前全市有128人,像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病人可以纳入;率先在全省将康复器具租赁业务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轮椅、助行器、防褥疮床垫等器具,广泛用于失能人员生活起居中,限额以内按70%比例报销,减轻了照护负担,大大提高了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今年以来,全市有626人享受这项待遇,报销费用89.6万元。
长期护理保险的成效。滨州是全国49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之一,2022年初国家医保局给滨州市发来感谢信,感谢滨州为长护保险试点做出的贡献,长护保险工作经验多次在省医保系统作典型发言,省内外多个市地前来考察调研。更重要的是,这项工作为我们滨州百姓解除后顾之忧,形成了“长护保险好,失能有依靠”社会共识,取得良好社会效果。长期护理保险大大减轻了失能人员的家庭负担。经济上有稳定的补助,职工可以获得每月1300元以上的护理补贴,居民可以获得每月600元以上的护理补贴,照护负担减轻了,可以通过上门服务、器具租赁业务缓解长期照护的辛劳。提高了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有了长护保险的支持,失能人员的吃饭、穿衣、个人卫生、日常活动困难小多了,生活品质提高了。推动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失能照护是养老产业的核心部分,目前滨州市参与长护的养老服务机构达到20多家,从业人员上千人。根据医疗保障工作规划,2025年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将实现全覆盖,滨州市所有县区全面启动该项业务,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逐步释放,需要更多的机构和人员参与其中,养老产业迎来快速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大的福祉。